诗篇14篇
这是诗篇虽然没有11、12篇那种疾风暴雨对大卫心灵和肉体的伤害,但其中反应出来的对神的存在疑惑,是另外一种暴风骤雨。大卫的诗,第一句话一般都会提到“耶和华”或者“神啊”等字眼,但诗篇14篇的第一句却使用了“愚顽人”的一句话:没有神。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大卫所面临的一场新的战斗。
一、恶人的愚妄 在大卫的作品中,作为非犹太人的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犹太人的民族优越感。认为犹太民族就是神的选民,其他的民族都是罪恶的族类。在这首诗篇中,恶人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否定“神”的存在,并且在行为上,专门行邪恶的,被神看为憎恨的事。从中国的历史看,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的中国文史资料,中国人对于神的认识,虽然是模糊的,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对神有一定的信仰。这是今天中国基督徒2500万这个数字的民族文化与信仰的一种“基因”。请看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诗经》
由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和传诵的便利,诗歌,是上古人类文化表达的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古老民族都有自己流传至今的诗歌总集。中华民族和中东的希伯来民族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诗歌,经上层人士的收集取舍,编定为诗集《诗》和《赞美》。两部诗集又先后被经典化,前者成为儒家六经中的《诗经》,后者成为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诗经》收集的诗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爱情诗、农事诗、燕集诗、怨刺诗、祭祀诗、部族史诗等等。读《诗经》,不仅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可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周朝的政治和祭祀。其中,在大雅和三颂中,有许多诗篇提到了作为至高神的上帝或天。汉语中的上帝,本来是指自我们华夏上古先民观念中就有的至高神。例如:“荡荡上帝”、“疾威上帝”等来说明上帝的作为(《大雅·荡》)。但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圣经》中的独一神被普遍翻译为“上帝”,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当时的圣经翻译者也认同了中国人早期所认识的“神”。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尤其是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渐渐地在吸收儒家文化,淡化了对神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神或者上帝的称谓,从信仰层面向符号性不断延伸。从当代看,特别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人对于上帝的认识处在一个糊涂状态。的敬畏,往往是对于自然的虽然我们依然保持对“天”的一种敬畏,但这种敬畏不是对于神的敬畏,因而,这种敬畏仍然在人的表面,非出于人的灵魂。一个人心中没有上帝也就没有了心律。一个没有心律的人,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敬畏感。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什么事他都敢做。人里面的罪恶,就是在“没有神”的信仰中长大。
弟兄姊妹,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读诗篇14篇的第一句话,就不会感觉不舒服了。我们看看我们自己的过去,是不是愚顽人?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人不承认神的存在和不相信神,不接受神,其中的原因果然非常复杂,但有一个问题是事实的,不是那些人愚蠢,因为在这些中间有教授、作家和科学家,以及一些聪明人士。他们之所以不肯承认神和接受神,问题就在一个“顽”字上。我们要弄清楚的,大卫在这里说的“愚顽”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愚蠢和顽皮,而是说这些人为了让自己成为完全的自我,去否定神的存在,拒绝神。我们这些人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行为上也做出“没有神”。曾经的我们所作所为中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我们曾经的真实写照。大卫认识到在一个没有信仰神的社会中,人里面的罪恶空间会越来越庞大,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因为一个人心目中没有上帝,他的良心常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侵扰,超越良心的底线会自觉不自觉在生活中出现。
二、上帝的察看 大卫要告诉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上帝在天上察看着地上的人们。这里的“察看”,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种看。“察”这个字,在中文中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因为中文中,察经常与警察、视察、观察、洞察等与看联系在一起。这个“察看”,是所有察所联系的这些词汇意义的总和。我们的神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维系宇宙和谐的“警察”。神不仅是创造人类的主,而且也是经常观察、洞察人内心并不定时对我们进行考察的神。无论是在旧约中,还是在新约中,我们的神确实在察看人类的一切。例如,扫罗在追杀大卫的过程,进入大卫先进入的洞中。当扫罗进入洞口,一直往里寻找的时候,在里面的大卫完全有机会将他置于死地。但是,大卫知道他是耶和华受膏的人,不能杀害他。神就在这个过程中察看了大卫那顺服和他善良的心。
弟兄姊妹,在生活中我们也知道上帝在天上察看着地上的人类。俗话说:天有眼睛的。当一个人被别人陷害的时候,会呐喊老天爷。会说,老天爷看着你呢,等等。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的老百姓始终没有脱离过“天”这个信仰,离不开文化层面上的“天人合一”。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对上帝的信仰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例如:我们谈传统文化,往往忽略了儒家文化的根。这个根就是孔子所崇尚的周文化,而周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天保民”。因此,中国人无论在哪里,对于天的敬畏是由来已久的。尤其在教育孩子学好方面,也经常提及天和天眼的。所以,中国人读大卫的诗篇,提及神在天上察看地上的人,我们觉得不陌生。
神察看到世人,没有一个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弟兄姊妹会问,无论在大卫的时代,还是今天的时代,难道没有行善的人吗?如果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道德模范呢?在我们的身边,明明存在许多可歌可泣的好人,圣经为什么否认?无论是大卫诗篇中,还是保罗的书信中,虽然都提到了世人都了犯了罪和没有一个义人的内容,但是,我们要知道神在天上看见我们世人的情况,是从神的标准去看的,而不是从人的标准去看的。诗篇中说耶和华在天上察看,就是强调神的标准。因此,弟兄姊妹今天的道德模范产生的标准,不是依据神的最高标准,乃是人能够做到的标准。从神的标准察看我们,大家敢不敢说自己是义人?很显然是不敢的,因为在我们人身上确实存在许多的软弱和不足,甚至在行为上还有许多龌龊的事情。同时,我们要知道圣经中虽然提到了义人,而且不是一个义人。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神察看地上的人以后,大卫说,没有行善的判断。那么,圣经为什么说挪亚是一个义人呢?这是不是圣经自相矛盾呢?其实,创世纪说他是义人,是有一个说明的,就是“当时代”这个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挪亚的义人身份是在他那个时代的人群中比较出来的一种行善之人,而不是与神的标准为标准的义人。挪亚出方舟以后的人生也告诉我们他不是神标准中的义人。保罗在罗马书中强调了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的圣经教训。但,弟兄姊妹也会问,耶稣的养父约瑟在圣经中也被列入义人行列。那么,这个义人是符合神的标准吗?显然他的义人资格就在于他顺服神,与神同工,完成了神道成肉身的伟大计划。但是,这不是说约瑟是一个完全人。
弟兄姊妹,大卫在诗篇中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神在义人的族类中。这信息似乎又将我们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卫在本诗篇中的矛盾。既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怎么可能出现“义人的族类”呢?这个义人的族类,就是与他立约的犹太人同在。不过,大卫在这里特别提到困苦人,并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历史,证明了犹太民族的困苦,流离失所的2000多年,神确实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也证明了大卫在诗篇中说的耶和华在义人的族类中。我们这些人,本来与这个义人的族类没有任何关系,但因为耶稣基督的救恩,我们这些人成为了“义人的族类”。弟兄姊妹,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我们成为义人,不是依靠我们自己,而是依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信仰基督的人生中,每当我们经历困苦的时候,耶和华神就站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担当我们一切的难处,就像以色列在被虏中神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一样,为我们开道路。弟兄姊妹,大卫在这首诗的最后展示了耶和华仆人所期盼的,他相信耶和华神一定让在困苦中的人们,看到神奇妙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