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创世记8章4节、创世记22章2节;启示录14章1节;
马太福音24章3-5;12-14节
弟兄姊妹,今天是国庆节,再过3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节日里,愿我们一起分享国家发展带来的团团圆圆的美好生活。一提到国庆,就会想到二座山。一座山叫井冈山,另一座叫宝塔山,在这二座山上创造出中国人民的未来。我们这些人就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培养起来的人,也正在分享井冈山、延安精神给我们的“红利”。同样,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上,山和山上发生的人和事,也是让犹太人娓娓道来。在我们圣经中,提到山名的有32座,但让信仰耶稣的我们,其中的10座山有着丰富的属灵意义。如果我们好好地仰望这10座山,会发现这10座山就是我们生命路上的符号。我很喜欢一首赞美诗,歌名叫“仰止歌”。特别喜欢一句词:“仰止山巅步步随”。
今天,用这句歌词作为题目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救恩之山-----亚拉腊山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于历史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在我们神学思想中亚拉腊山的地位是独特的。因为这座山成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大家知道挪亚方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精彩内容就发生在这座山。弟兄姊妹,自从我们人类犯罪以后,特别是离开伊甸园以后,我们人类的犯罪率不断提升,犯罪的形式五花八门。如果我们仔细看圣经,就会知道挪亚时代罪恶已经充满。面对如此下流的人类生活,神拣选了当时的义人挪亚向人们传道。可惜的是,没有人去相信他的话。怎么办?人类是神自己的创造,而神面对自己所创造的人这样犯罪,圣经用了一个词“后悔”。但是,神爱人的心并没有后悔,而是继续着。祂吩咐挪亚造一条船,而且将船造在亚拉腊山。当时的人们不理解,今天的人们能理解吗?如果不从救恩的角度,我们这些人也很难懂。弟兄姊妹,是不是这样?我看是这样的。按照惯例,造船的地址一定选择在大河大江边。但是,神却叫他选择亚拉腊山上。让今天的我们费解的是,挪亚没有提出疑问?这也许是他成为义人的关键,这关键就是顺服。在这座山上,神吩咐他们造方舟,挪亚按照神设计的要求,造船。弟兄姊妹,亚拉腊山,按照属灵的解读,挪亚方舟代表教会。挪亚严格按照神的吩咐造方舟。方舟被造的时候严格按照 神提供的尺寸进行的。这就告诉我们建设教会必须按照神吩咐的要求来建设。神是怎样在属灵的亚拉腊山上建设南通教会?圣经告诉在爱中建立。这种爱是基督之爱,不是普通的爱。耶稣说,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在爱里面的,就是在神里面。教会就如同当年的挪亚方舟一样,承担着神救恩的责任。当年的挪亚顺服神,成功完成了方舟。让他家里的8个人,在洪水泛滥的日子,没有因为洪水的猛涨而失去生存的机会。今天的我们,能否担当其历史的责任,让我们的弟兄姊妹在教会中得到平安。
在亚拉腊山,从挪亚方舟飞出的鸽子,在很远的地方刁着橄榄叶回来。弟兄姊妹,从我们这里出去的弟兄姊妹,就应当象当年的鸽子一样,传递和平的福音。主耶稣希望我们象鸽子一样,懂事、温柔、善良,将神的话通过我们的言行见证出来。弟兄姊妹,我们应该是从挪亚方舟上飞出来的鸽子,见证着罪恶的离去,和平的到来。也就是说亚拉腊山释放出来的信息是和平,你我都是和平的使者,传递和平福音的人,见证和好的人。
在亚拉腊山,神吩咐挪亚一家出来,让他们观看周围的土地和从方舟中发出来的一切动物和拿出来的植物种子。神要告诉他们,在方舟里的每一天,养着你们。现在,神将眼前一切的土地赐福给你们。希望从现在开始要在这块土地上通过自己耕耘劳动来获得生活的一切。弟兄姊妹,神让我们在这里聆听的信息:机会、平台、岗位、责任,等等。
在亚拉腊山上,挪亚对神的救恩也释放出一种信息就是筑祭坛感恩于神。因为人类自身的罪恶而被神用洪水淹没,但因为神对人类的爱,让义人挪亚一家获得了救恩。在人类开始了新的旅程之前,挪亚向神表达了感恩,不仅仅是嘴上感谢与赞美,而且是用实际的行动表达。弟兄姊妹,我们这些人是被神救出来的,向神感恩,是挪亚一家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榜样。感恩也是回应神的救恩,感恩也是神救恩所结的果实。
在亚拉腊山上,挪亚对神给他们一家生存的机会、劳动的岗位也释放出又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是顺从、抓住这个机会去努力工作。犹太人为什么富裕?就是因为他们争取机会,把握机会,让机会达到更大化。西方人获得圣经以后,他们对于岗位有敬畏之心,他们其实敬畏的不是岗位,而是让他们获得岗位的神。
在亚拉腊山上,神释放出对人类的基本看法,这是关系到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这也是神和挪亚一家以彩虹为记号,不再将人类和其它的动植物灭绝的基本理由。弟兄姊妹,我们之所以认为亚拉腊山是救恩的山,不仅仅是神救赎了挪亚一家,让人类继续繁衍下去,而且是再次表明了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这就释放出一个救赎的信息,人是值得救赎的,人是可以被救赎的。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敬拜主,就是回应亚拉腊山上神对于人类本质的肯定。
在亚拉腊山上,神对于自己就人的本质问题,人是具有神的形象和样式作出一个实际的行动。这个行动,向已经感恩于祂的挪亚一家也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神不再被洪水灭绝,并且告诉我们这个约定,是以彩虹作为约定的特殊记号。这个记号,在人类历史中没有褪色,更没有被遗忘《彩虹下的约定》
现在我们来分享摩利亚山,又名锡安山,因为在这座山上,有着太多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这座山的故事依然值得讲讲。先讲这座摩利亚山上的信心之歌:
神为了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提出了将他百岁得到了以撒献给神。弟兄姊妹,这个试验课题一般的人确实是无法去做的。亚伯拉罕面对这个课题,他到底什么想法?圣经没有记载这些内容,却记载了他对神吩咐而遵循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他信心的每一个过程,但信心之歌必须用行动来歌唱。亚伯拉罕和以撒准备好了一切,往摩利亚山上去。快到山的时候,以撒向父亲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燔祭”在哪里?这话,从人性的角度是一定触动亚伯拉罕的心。但圣经告诉我们亚伯拉罕的回答: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弟兄姊妹,什么是信心?希伯来书11:1节作了回答。
亚伯拉罕凭着信心回答了一般人不敢回答的问题,话好说的,但话还得落实在行动上。但要真正做到”walk the talk”还得凭信心完成。到了山上,一切准备就绪。亚伯拉罕没有做任何的劝勉,将以撒放在柴上,举手准备落刀的刹那间,耶和华的使者拦住了他。弟兄姊妹,信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这是在摩利亚上释放出第一个信息,就是信心。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以撒在亚伯拉罕信心路上的积极配合。一个人的信心,其实也是需要同工的配合。我们可以想想,以撒既然自己可以上山,而且也能看到没有羊羔出现,更重要的他在被绑过程中坦然接受。假如是你,是我会议这样静静地等待被杀吗?我想,我们不会鸦雀无声的,许多的为什么要说的。因此,这是今天我们这些人必须学习的。
同时,更让我们看见的,在摩利亚山上看见神的爱就是那样奇妙的。是谁救了以撒,不是亚伯拉罕的信心,而是神为亚伯拉罕预备的羔羊。这羔羊就预表了我们的主,用祂的死来救我们这些以撒一样的人。
在摩利亚山上,不仅信心之歌,而且还有爱心之歌。这首爱心之歌来自于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按照圣经提供的资料,在这禾场上有兄弟俩。哥哥结婚以后,弟弟一个人生活。到了收获的季节,兄弟俩都在对方的收获如何,够不够生活需要。于是,他们背着自己的收获前往,结果他们在路途中相遇了。弟兄姊妹,我们家的兄弟姊妹是否在收获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亲人呢?教会就应当建立爱的基层上,就象当年神启示大卫王一样,将圣殿建在阿珥楠的禾场上。所罗门按照神给大卫王的启示而行,把圣殿建在其上。这是在摩利亚上释放出来爱是圣殿的基础,爱是办好教会力量。弟兄姊妹,爱是联络全德的,爱能遮盖人的过失。保罗说,在信望爱这三样中,最大的是爱。没有爱,这个世界就冷漠。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诗132:13)随着在阿珥楠禾场上耶和华的圣殿的建造,摩利亚山成为宗教的中心,它的名也在这过程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名,锡安山。在这山上,不仅仅有亚伯拉罕的信心,也不仅仅有他们兄弟俩的爱心,更重要的就有了耶和华神的居所。弟兄姊妹,教会就应当建立在这山上,因为这山上有耶和华的居所。一个教会成为了神的居所,就成为了众人参与礼拜的地方。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礼拜,因为这里有神的同在。
弟兄姊妹,但是我们有许多时候不珍惜神给我们预备的这一切,信仰上不虔诚,爱心上很冷漠。无论在岗位上,在家庭里,我们缺少的就没有将神的教导践行出来,对社会缺少榜样,对家人缺少榜样,对同工缺少榜样,对信徒缺少榜样。一个没有榜样的教会,怎么能见证我们这里虔诚的信仰,敬拜中的爱心呢?
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会发现这段历史时期是那样的令人心痛,耶和华的圣民就这样在列国中成为笑谈,成为凌辱,被抛来抛去。当锡安的民在巴比伦河边时,他们心感痛悔,向往那华美的锡安,渴望享受耶和华神赐福恩典。诗篇137篇曾描述锡安民在异邦的心酸,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阿,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诗137:1-6)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归,回到锡安山,回到耶路撒冷。
现在我们要分享橄榄山,橄榄山顾名思义,有很多的橄榄。但这座山不但橄榄多,而且属灵的祝福也多。橄榄山与主耶稣的一生有很大、很深、很直接的关系。橄榄山因为耶稣而更加有名,因为主耶稣常常在橄榄山祷告,门徒也跟着耶稣一起祷告。所以,我们要把橄榄山称为是——祷告之山。愿意我们一起效法主耶稣的祷告,也愿意我们的人生是一个祷告的人生。
旧约第一次提及橄榄山是大卫因押沙龙背叛而逃亡的时候。大卫逃离耶路撒冷,从东面登橄榄山,再往前走下裂谷去(撒下15:30)。最著名的描述是撒迦利亚的异象(亚14:1-5):“那日,他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山必从中间分裂,自东至西,成为极大的谷。”
在橄榄山上,大卫王哭了。哭什么呢?就因为是儿子背叛他?如果仅仅是这样,这种哭的意义就没有什么。弟兄姊妹,大卫王的哭其实是哭自己的问题。在没有进入王宫的时候,他与神的关系甚密,祷告是他与神关系密切的具体体现,也是与朋友、老百姓和亲人的关系密切。今天的我们,当我们拥有许多幸福的年岁里面,可否与神之间仍那样密切。问题是,我们和大卫王一样,在平安的时候、工作顺利的时候、身体健康的时候,等等,忘记了神。弟兄姊妹,我们如果是当年的大卫王,面对儿子的背叛和追杀,在橄榄山上哭,知道为什么吗?我想,还是雾里看花。只有深刻反思自己与神的关系,与亲人的关系,与人们的关系,才能真正懂得和理解大卫王在橄榄山上的哭。
橄榄山就是耶稣与父神亲近的地方,是与神相会的地方。主耶稣会拿出很多的时间在山上亲近神。近亲神表明耶稣渴慕神。我们从主耶稣很多的讲论中可以看到耶稣是渴慕神的。耶稣说,恨我的,也恨我的父。(约15:23)可见主耶稣与父神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耶稣在地上要完成父神美好的旨意,就是要就罪人脱离死亡获得永生。但是,主耶稣没有一时一刻忘记渴慕神,亲近神。若你仔细看圣经的话,四福音书中好多这样的描述。同样,一个没有渴慕神心肠的人,是不会主动的亲近神的。当我们与神的距离越来越远时,就会失去渴慕神的感动,变得麻木不仁了。亲近神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神,离开他我们什么都不能做。爱德华兹说,我心渴慕神,以致心碎。诗篇上很多这样美好的描述,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42:1)大卫说,神阿,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63:1)《效法基督》一书中指出,我们可以过群居生活,却不能过独处的生活。我们可以在有人地方畅所欲言,却不能在独处的时候与神交通。
弟兄姊妹,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三座山。这三座山都不算为高,但其中的故事却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感动。
亚拉腊山,向我们传递了神的救恩和神和平的福音
摩利亚山,向我们见证了什么是信心和什么是爱心
橄榄山上,向我们说明了神人关系密切祷告是基础
最后,愿我们依靠主的智慧与力量,继续前进,继续上山,因为还有许多的山等待我们去上。
愿主祝福大家,阿们!
写于2017年9月4日
诗歌:1、203、237;献唱:386 插曲:彩虹下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