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诗19:7-9;罗7:1—9;太5:17-32;
今天是2月的第3个主日。在春节期间,我们经历了难以忘怀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众志成城,传递爱心。在这场没有硝烟弥漫的战“疫”中,我们彼此之间的代祷多了,牵挂多了,激发出来的爱心如同白天的太阳,晚上的月亮。今天,我们一起重温耶稣的几个“论”,目的让我们基督徒的人生冬去春来。
一、 法律法规,神所命令
弟兄姊妹,现在有个非常现象,就是有一些人以信耶稣自由为借口,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教会的规章制度于不顾,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特别在这次防疫的战斗中,一些人公开指责政府和基督教两会组织暂停礼拜之举措。有的人公然用“不可停止聚会”,谩骂教会传道人,严重扰乱教会。弟兄姊妹,按照49国家严格防疫方面的法律法规停止教会的聚会活动,是为了弟兄姊妹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传播。旧约《利未记》 13:4-5“ 若火斑在他肉皮上是白的,现象不深于皮,其上的毛也没有变白,祭司就要将有灾病的人关锁七天。第七天,祭司要察看他,若看灾病止住了,没有在皮上发散,祭司还要将他关锁七天。” 弟兄姊妹,隔离14天是圣经中遇得瘟疫后,所采取隔离时间的措施,以色列人必须按照这个规定实施的。这是确保更多的以色列人的生命安全。弟兄姊妹,作为基督徒理所应当象当年的以色列一样遵守规矩。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使徒保罗也说:凡是都要规规矩矩按着次序行。今天的教会,同样在法治社会中。在基督里,也没有法外之人。无法无天社会就混乱,教会如果没有规矩同样会乱七八糟,成为荒场。主耶稣明确告诉读圣经的人:“莫想我来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要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弟兄姊妹,耶稣这话清楚地告诉大家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即或天地不在,律法在他里面都要成全。
自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已经拉开。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教会,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不很好地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就会在社会治理中无法继续生存。弟兄姊妹,犹太民族历经苦难而不灭,依靠的就是神给他们的法律。在旧约中,涉及法律的词汇比比皆是。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法律术语,例如条例、法度等。教会要健康、有序和发展,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的法律法规,必须执行教会的规章制度。一个不讲规矩的信徒,是一个谈不上有属灵生命的人。加略人犹大就是典型人物。他看见马利亚打破玉瓶给耶稣擦脚这件事,还表现他的爱心与属灵。但耶稣却一眼看穿他的本来面目。弟兄姊妹,一些不讲规矩的人,往往在我们的身边表现出有爱心,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甚至表现在属灵上。弟兄姊妹,当前什么最重要?大家的生命安全是第一重要的。所以,耶稣说:“无论何人废掉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守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要称为大的。”
弟兄姊妹,一个基督徒是不是称职?有什么标准?在保罗看来,法律是检验一个人是非曲直的重要的标准。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然,法律的核心源于爱。因为爱,让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阐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箴言》第25:11节: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大家都要懂得祸从口出这句话的分量,尤其在特殊环境下,我们就应当按照保罗的话,“只要随时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以弗所书4:29下)雅各警告说: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各书1:26)彼得通过《圣经》告诉大家: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彼得前书3:10)先知以赛亚告诉大家:舌头不是为了发泄,舌头是为了扶助与造就。谨记于此,方能带领舌头走入正轨。弟兄姊妹,先知以赛亚在他《以赛亚书》中指出舌头的定位:辅助疲乏者,安慰伤心者。今天的疫情,多么需要这样舌头,给更多的人送上安慰。
但愿我们每一个都能够成为一个依法依规,能够给人说出安慰的话,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为夺取这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取得胜利而共同遵守政府法令。让我们一起诵读《诗篇》第19篇7—14节的诗。
二、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弟兄姊妹,大家都知道法律的条款是没有弹性的。但是,执行法律的人,如何实现法律的条款,执行法律的条款,对于一个执法者而言是一门必修课。因为法律的最终目标不是将人置于死地,而是让人重新做人。弟兄姊妹,耶稣在谈到“‘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这个条款中,特别提到“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兄弟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弟兄姊妹,一个人的犯罪,往往与人的说话有关。而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语气往往与一个人的心有关。正如《箴言》4:23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
弟兄姊妹,为何人一生的果效都从心发出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首先,我们常说自己的“心房”或者“心里”。开心的说话会说:心里很舒服,很开心。这个时候心是开的,也就是说“心房”的门开了。心门开了,人的外在就舒服。同样,遇得不愉快的事,我们会说不舒服,很难受。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门”是关着的。那个时候我们的眉头紧锁着。弟兄姊妹,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人的心好比一座房子,里面有许多房间。也有人把心比喻成一个器皿,可以装许多东西。无论怎么比喻,心就是有些东西会进去,所以,你要当心,你要注意什么东西进入你的心了;还有,什么东西进了你的心里就不离开了?这些进入你的心而不离开的东西,左右了你,成了看不见的,但却是真实的你。别人看不见你心里面装的东西,但可以从你的说话,表情,身体行为,感受到那个真实的你。就连你自己,如果你不安静下来,你也不清楚你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例如,与同事之间遇得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其中一个人在办公室喋喋不休说这个事一定与什么人有关?一边说一边哭。如果你心里很清楚这事与你一点点关系也没有,你会比较理性的。如果这个事或多或少与你有一一点点的关系,你心里就开始浮躁,不安。于是,你的脸色也渐渐地不好看了。如果你把握住,说话注意分寸,而且语气比较温和,对方会慢慢地、冷静下来。《箴言》15章第1节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弟兄姊妹,在我们的心里,怒气都是存在的。如果外在不触动到怒气上,这个怒气依然安静。大家是不是有这个体会。所以,主耶稣在谈到“不可杀人”这个条款的时候,特别强调人心问题。
弟兄姊妹,在我们人类的心房里存在着心思(主管逻辑思维),心情(主管感觉思维),心志(主管情志决定)和良心(主管平安喜乐)。由这些组成的心是生命的感觉器官。生命就是一个感觉的存在,而死就是生命失去了感觉的状态,活就是生命有感觉的状态。所以,凭着人的感觉,心思,心情,心志就开始吃喝消化这些感觉,人就有了喜怒哀乐的表现,有了价值判断,有了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一个“自己”。随着这个“己”生命长大,经历了各种各样情景,触碰了环境里的人事物,产生各种感觉,这些感觉进入人心,把心思养起来,把心情装饰起来,把心志立起来;简单说把“己”养起来。唯独良心静静看着。良心看什么?良心看看有没有平安!良心就是负责安全的,他就是一个保安员。如果这个保安员在你心里很机灵又很强大,你的一生一定是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否则,良心昏睡了。当一个人开始骂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人的心情出现了问题。但是,如果良心没有把握住心情,心里吐出来了就是耶稣提到的“拉加”、“魔利”等词汇,用今天 的话说,就是肮脏的、下作的。
弟兄姊妹,你的一生一定收获很多,无论多少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良心,或良心死了,甚至变坏了,那你一生的果效就没有保证了,触礁或翻船是迟早的事。因此,主耶稣特别强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难免地狱的火。如果我们在基督里,良心得到了主耶稣教训的培养,使我们的良心拥有了主的心在里面,无论遇得什么事,说话是温柔的、理性的、智慧的。拥有这些,就不会触动到我们心里面的怒气。保罗在这方面特别有体会,一个人在世间不是孤独存在的,会遇得各式各样的人。会时不时的遇得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因此,人里面的怒气时不时被触动着。如果我们里面的属灵生命成长得好,就会能够将很生气变成小生气,把小生气变成不生气。我们可以从他对于彼得的同工马可这事上,看到了保罗生命的成长。当然,保罗也理解到属灵生命还小的人,他告诉这些人“不可含怒到日落”。按照犹太人的“日落”说法,就是指一天的结束。要真正做到“回答柔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怒气静静地,路只有一条,让耶稣基督完完全全作你的救主,用耶稣基督所赐的灵粮喂养我们的良心,使良心敏锐而有力量,心里长存无亏的良心。我们记住:与人和好,就是与自己和好。不肯与人和好,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一个人连自己都过不去的人,怎么能见证神的同在呢?
弟兄姊妹,在我侍奉的30多年里,无论在顺境时,还是在逆境中,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同工发过一次大脾气。即使在被人特别难堪的时候,我也保持安静。这种理性的克制怒气不是依靠自己的修养,而是来自于基督对我的栽培。想想耶稣的遭遇,想想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我所经历的在耶稣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很开心地侍奉着。你们渴望经历丰富而喜乐的人生吗?听主的话,接受神的引导,让神保守你的心。
三、身体为殿,为神守护
弟兄姊妹,我们刚才特别解读了“心”在我们人生路途中所发挥出来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好心,就把握住身。弟兄姊妹,主耶稣的讲道,是一环扣一环的。从法律层面,到心里层面,再从道德层面,来阐述一个基督徒表现遵循的规范。人的身体,谁是主人?从神学的角度,人是神创造的。应当说主权在神。但是,神又赋予人拥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人自己的行为。如果人接受主进入自己的心里,让主来感动我们的心识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一个人顺服神,就喜欢真理,远离虚假;就喜欢美好的,远离丑恶的;就喜欢善良的,远离罪恶。但是,人是软弱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得许许多多的试探。有的人在被试探中失败了,也有的人虽然失败了,但愿意悔改。
耶稣就这个问题,不但没有淡化“奸淫”所带来的危害,而且,他提出了“动意念”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要解决人的“好色”,避免淫乱的发生,必须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解决人的“奸淫”,关键在于心。如果一个人的心“好色”了,就会发生淫乱的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词汇叫“色迷迷”,而这个“色迷迷”是人走向犯罪的开始。因此。主耶稣强调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意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弟兄姊妹,耶稣提出如何阻止其继续犯罪,他提出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挖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一体。” 这里,耶稣用了一种借喻的说法,他不是叫我们真的把眼睛挖出来,因为即使是盲人也存在有淫念的。关键问题,是耶稣把其危害性告诉大家,要求大家有一个明确的选择。问题仍然在心,心如果能够理性下来,奸淫会出现的系列性后果,脚步就会被阻止。在《箴言》中多次提及,要人离开可能引发你犯罪的场所。《圣经》特别记载了大卫因为犯“奸淫”一事,使先知拿单大怒。在拿单的谴责下,犯罪的大卫向神正式忏悔。《诗篇》第51篇就是他的忏悔诗。
弟兄姊妹,一个家庭的和美,一个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能不能朝夕相处,保护我们的心不出轨,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出丑,关键是将自己能不能隐藏在基督里面。
也许弟兄姊妹会想,已经犯了这罪的人怎么办?让我们看看主耶稣在圣殿中是如何处理的。从这段经文中,让我们看到了主的智慧与见识,看到了主给她有悔改,重新做人的机会。他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
弟兄姊妹,让我们牢记保罗的话:“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独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岂不知你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荣耀神。”(林前6:18—19)
弟兄姊妹,细细看耶稣10多个“论”,让我茅塞顿开,有冬去春来的感觉。我想大家和我一样,特别渴望继续分享主给我们的许多教训,使我们的生命如同即将盛开的鲜花,让我们的属灵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202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