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爱国运动”是指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以往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信众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一项爱国爱教的运动。
当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旧中国时,一些海外传教组织也随之进入,“传福音”、“建立教会”等等也成为西方列强手中的工具,在教会和人民群众之间造成对立,这引起中国教会一批爱国基督徒的不满。
19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有爱国基督徒主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甚至出现过全国性的自立教会组织,但因当时的情势,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不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吴耀宗倡导下,1950年7月,基督教界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指出在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的140年间,基督教同帝国主义"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之中发生了关系",号召信众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宣言号召“促成一个中国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国教会”,为此,要“培养一般信徒爱国民主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的心理”。宣言发表后,迅速获得全国教徒的热烈响应。至1954年,签名拥护宣言的教徒已达40万人以上,几占当时全国基督徒人数的三分之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当时仍需依赖美国差会款项来维持的中国教会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各地教会的代表发表《联合宣言》,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号召中国的基督徒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充分认识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进行侵略的历史事实,加速实现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随后,成立了以吴耀宗为主席的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
1954年,第一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实现中国基督教在爱国爱教基础上的大团结,会议重申三自运动尊重各派的信仰和礼仪,并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吴耀宗当选为主席。
1961年在上海举行第二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号召全国信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办好教会。吴耀宗再次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1980年在南京举行第三届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会议肯定了30年来三自爱国运动的成绩,并指出:三自爱国运动的创业阶段已经过去,但三自的任务未了,基督教界人士和教徒应进行以加深对三自的认识为内容的再教育,同时要从自办教会发展到办好教会。会上成立了新的全国性教务机构──中国基督教协会。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同中国基督教协会本着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不断向前发展。教牧人员全由中国人担任,教会行政事务由中国教会自主管理,经济也由中国教会自己维持;在神学思想和崇拜礼仪上,也逐步形成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全国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教务机构。除金陵协和神学院外,还新设立了一批地方性的神学院校,印行国内多种民族文字的《圣经》及各种基督教书刊。此外,应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外交流。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是结束了宗派林立,互相对峙的局面。《中国基督教协会章程》规定“本会高举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联合全国各地教会连于元首基督,共同发扬基督肢体的作用,建立基督的身体,为福音作美好的见证;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为全国各地教会在圣工上提供服务;坚持联合礼拜,并主张在信仰观点和礼仪上互相尊重,在众肢体间的关系上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从而使中国教会并非是清一色而是多色彩的,同时有利于实现教会的团结合一。
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以及诸多的美好见证,已有越来越来的人士表示支持中国教会的“三自“原则,中国教会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出现在普世教会之中,获得普遍的尊重。